新冠肺炎疫情風暴來襲,如何調適壓力面對疫情?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發展至今已經蔓延到許多國家,我們正面對著一項不見得能在短時間內結束的危機,因此很自然地會感到焦慮,緊張,甚至擔心會否被感染上疾病的恐慌,本手冊提供一些資訊提供您瞭解或參考使用,讓您有較充分的身心知識與行動,可以將危機化為轉機、身心平安地渡過這次的風暴。
除了遵循醫學的指引來進行預防及自我保護之外,您必須瞭解的是,這個危機事件影響您的不單只是身體上或僅是疾病層面的問題,而且還帶來心理的壓力與情緒問題,因為這項危機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以及廣泛的影響性。
因此,對於預防新冠肺炎感染、提升自我的免疫力,需要生理與心理同步進行,我們除了一般的預防措施之外,也要行動起來、進行「安心」的處理。
本手冊對於「疫情期間如何照顧自己」,共有下列內容:
⦁ 對自己好,要對自己好!
⦁ 處理負向情緒,建立「身心金鐘罩」!
⦁ 誰能告訴我,這些心理情緒反應需求醫或求助?
⦁ 居家隔離/檢疫中?請好好陪伴自己!
⦁ 必須住院治療隔離時,心好累?
⦁ 家人或關係密切的人接受隔離,幫不上忙我好難過!
⦁ 我或我的家人罹患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我可以怎麼做?
⦁ 我的鄰居或同事疑似罹患新冠肺炎,我可以怎麼做?
⦁ 我和(或)家人因為被隔離而遭受排斥,我該怎麼辦?
⦁ 孩子,我們一起勇敢對抗新冠肺炎!
⦁ 我是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照顧個案應注意那些可能的衝擊?
對自己好,要對自己好!
⦁ 要讓自己好過(穩定自己):請您盡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以及適當的休息,盡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記住,危機事件的發生會令人手忙腳亂、自亂陣腳,因此讓生活作息維持規律,是處理危機的必要條件。
⦁ 學習放鬆。
⦁ 如果覺得煩躁不安,很難維持生活作息的規律性時,該怎麼辦?專家人士建議,在您感到煩躁不安時,先採取一些方法來鎮定自己,例如,允許自己哭一哭,寫出當下的想法或感受,轉移注意力的活動,運動,深呼吸,因為新冠肺炎的傳染方式,不適合擁抱親朋好友,抱抱自己或可以慰藉您的物品(枕頭、布偶),找出令人愉悅的事,與人聊聊等等。
這些方法的有效性因人而異,因此最重要的是請您試著列出一張鎮定自己的方法清單,告訴自己當負面情緒要淹沒您時,這些是您應該執行的事,並且記住:「對自己做出您經常會為別人做的事」。
處理負向情緒,建立「身心金鐘罩」
⦁ 減少因訊息帶來的心理負擔:心理專家建議在危機時盡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關訊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在睡前不宜過度閱聽相關的訊息,不道聽途說,也不要因為接收太多消息而使自己心亂。(例如:鎖定疾管署資訊網,理解更新的訊息)
⦁ 對他人躲避或無禮趨避的反應及委屈、受辱情緒的處理:或許這次的危機事件可能已讓您受傷或觸痛,對於他人的反應更會加地敏感,種種的情緒反應回過頭來反而加重自己的負面感受。因此面對訊息缺乏的情況下,任何人均會猜想別人是如何想以及他們的感受是什麼。如果您忍不住不斷地猜想或臆測,請您試著這樣思考:「有各式各樣的影響會作用在別人身上,但您可能不知情」,如此的想法,可協助您緩衝他人的反應對您的傷害。
⦁ 勉勵自己克服挑戰:身為人類,我們都有一種自言自語的特殊能力,不論是大聲地或無聲地自言自語,您都能利用這種能力訓練自己克服艱難的挑戰。因此您可以這麼告訴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應付它」,「它將是個很好的學習經驗」,「我感到緊張,現在正是放鬆的時刻」,「我不能讓焦慮和生氣佔上風」,「視自己為因應者是令人愉快的事」,「生活挑戰給我練習因應技巧的機會」。
⦁ 做做運動:運動的好處多多,例如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腦內啡,增加有氧的有效性,增加心血管機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喪等,如果您目前處於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等的狀況中,亦可在隔離地方做做運動,那對您是有好處的。
⦁ 設定可讓您生活有趣又有益的目標:
⦁ 當面對近日無聊或日常作息受到限制時,您可有如下的選擇:您可以感謝暫時有個輕鬆的機會,或者您可以發揮創造力,讓這時的生活有個人風格或讓它有趣一些。
⦁ 若面對的挑戰是棘手的,但在您的掌握之中,那麼「放手去做吧!」這是您享受成就感的機會。
⦁ 當面臨不能克服的問題時,您有兩個選擇:保護自己避免自我阻礙而失敗,或者您可以決定失敗不是問題,而將它視為一個學習經驗,並以學習取向的態度來取代表現取向。這個目的不是要有完美的結果,而是提供一個練習您的技巧的機會。
⦁ 正向思惟:建議您面對新冠肺炎危機時,可以運用如下的思考:
⦁ 不要只往壞處看。要對自己公平一點,不要只停留在注意壞事,而忽略或看不到好事。注意每日的資訊中,其實是正面的多於負面的。留意事實和數據,根據事實,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例如:新冠肺炎的發病率、死亡率、治癒率、醫療方法的發展、新的藥物等)。當您因為這次的危機而覺得辛苦,很無奈的時候,不妨望望街上熙來攘往的人流,您會立刻感到許多人仍然是很正常地過著他們的生活。
⦁ 思考在過去的艱難日子如何成功面對,重新肯定個人的能力。(部分人受感染,但事實上沒有受影響的人更多)。
⦁ 以合理的態度看待事情,嘗試以更廣闊的角度了解問題的影響,問題會帶來短暫的影響,但長遠而言事情最終能改善及成為過去。
⦁ 保持對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時期,也不要忽略在我們身邊的美好事物,如舒適安全的居家環境及親朋的良好關係。
⦁ 當您很擔心自己和家人將會受到感染,而感到很大的心理壓力時,您可以怎麼想?建議您可以這麼想:
「不能肯定將來會怎樣,但可能…」
「這一刻我(或家人)仍然擁有健康,我(或家人)可以繼續努力生活。」
「我也可以提醒我的家人,(如何)保持個人和居家衛生。」
「我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讓自己有開心的時間。」
「即使我(或家人)真的被傳染,我知道這個病是可以治療好的。」
誰能告訴我,我需要就醫或求助?
如果您或周遭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狀況,請趕緊就醫或求助。
⦁ 恐懼,無法感覺安全。
⦁ 對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 自尊喪失、感覺羞恥、痛恨自己。
⦁ 感覺無助。
⦁ 感覺空虛。
⦁ 感受變得遲鈍及麻木。
⦁ 變得退縮或孤立。
⦁ 睡眠狀況惡化。
如果您或周遭的人有上述狀況,還不能明瞭且想瞭解自己的狀況時,可以打電話至1925 (安心專線)。
每個人面對危機時的體驗是不同的,因此對於上述所建議的方法,可以依個人所需彈性地運用。有位智者如是言:「如果問題可以解決,煩惱是多餘的;如果問題不能解決,煩惱是無用的!所以根本不用煩惱。」因此,讓我們不受煩惱控制、安心地來面對與度過此次的危機。
居家隔離/檢疫中?請好好陪伴自己!
凡是曾經暴露在流行疫區的人們,即疾管署發佈第一級和第二級流行地區都需要自我居家檢疫14天,包括從中國、香港、澳門、南韓、義大利(最新訊息請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與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都需要在居家自行隔離14 天 (具感染風險民眾追蹤管理機制詳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
⦁ 健康的監控:定時密集量體溫,隨時掌握各種可疑徵兆,如有緊急狀況,如發燒不退、咳嗽嚴重或咳吸急促等等症狀需就醫,可洽當地的衛生局或透過通報專線1922,請求協助送醫,千萬不要自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到醫就診,以避免造成更大的疫情擴散。同時,主動告知急救人員相關的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是否群聚(TOCC,相關居家隔離或檢疫就就醫流程請洽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 居家隔離/檢疫的主管單位:居家隔離找衛生單位、居家檢疫找民政單位,相關訊息請洽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 有關勞動條件的事項:工作請假、工資給付…等相關的問題,請洽勞動部,有居家隔離、防疫照顧假…等相關訊息
⦁ 庶務事件的規畫:包含各種待繳的稅款、帳單,可以申請線上繳交、或洽請他人代繳。自己或家人有慢性病藥物的領取,可洽請衛生局或社會局協助到醫院拿藥,或補給家中緊急需要的物資。
突然被居家隔離,心情難免擔心恐慌,若有親朋友好友,可以電話尋求情緒支持、告知生活所需,亦可電1925(安心專線),尋求專家協助,透過適當管道,獲得各種必要資源,如飲食、報章雜誌、相關資訊。若對疫情有任何疑惑,可電1922 (防疫專線),政府機關人員也會派人電話每天關懷2次。若覺無聊,可藉機處理平時無暇顧及之家庭或工作瑣事,亦可適時減輕或解除隔離後累積之工作壓力。另外,儘量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攝取充份營養、保持運動習慣、不但可減低心理緊張、且增強身體免疫力; 也藉此機會閱讀與了解自我,情緒照顧方式,加強韌性的學習,增加心理免疫力,達到身心最佳狀況。
圖片來源: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必須住院治療隔離時,心好累?
住院隔離治療為防治疫情擴散之非常手段,眾人利益高於個人權益,因此會出現無法永遠顧及個別狀況的情形,民眾應有共體時艱的心理準備與建設,配合防疫總指揮,方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除危機,創造個人、家庭、社會三方皆贏的防疫結果。
然而,住院隔離治療並非平常的狀態。面對一個陌生而且出乎意料的處境,我們常因自我環境控制力被限制產生不滿情緒,又因空間封閉隔離容易擴大的孤立無援的恐懼感,因此首要安定自我心緒。
(一)隔離的期間,會出現那些擾人的情緒
⦁ 突然來的自由限制,所造成的暫時的慌張不知所措應是自然的反應,不必過分強求表現陣定,以免壓抑了過多的壓力影響後續的抗壓力;
⦁ 接下來可能會有憤怒與報怨,則要找到適當的出口(例如:打電話給朋友);
⦁ 沮喪與孤獨,感到被遺棄的心情也會出現,此時利用安全的管道與有同樣際遇的朋友,取得連繫,相互鼓勵傾訴,可以增強信心;
⦁ 焦慮感的來臨,可用信仰活動或其它可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幫助其慢慢的退去。
(二)隔離期間,如何應對各種「患得患失」的負向思考
⦁ 由於面對一個不明朗與不確定的處境,各種的擔心與憂慮也會出現,這些心情是伴隨著「患得患失」的念頭而來,最好儘量轉移注意不讓念頭繼續擴張盤據整個腦海;
⦁ 若是很難打消這些念頭,則不必強求,可以一面帶著這些念頭,一面去做其它的事,雖然會分心,但是還是要讓自己「動」起來;
⦁ 不要坐著或躺著讓心中一直繞著「患得患失」的念頭轉。
(三)隔離的期間,如何增加自己的抗壓性與意志力
讓自己生活規律化,儘量把生活品質維持在一個水平:有工作時段,休息時段,娛樂時段,運動時段,進餐時段…,交替出現。
(四)隔離期間,如何穩定自己的精神與心理狀態
⦁ 保持關懷別人的心,在隔離的空間內,儘量找到仍然可以幫助到其他人的方法;
⦁ 在隔離的空間內,保持與外界接觸管到,訴說心情,或是記錄自己的感想日誌都很有幫助;⦁ 能理性獲取正確內、外部資訊,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相反的,流言及聳動消息,是潰擊信心的隱形殺手,不可不慎。
(五)隔離的期間,如何適應自己的新身分─「隔離者」
⦁ 就像新生入伍或新人上工一樣,新的身分有那些權利義務,規範行為,需要花一點時間熟悉,當這個角色清楚了,就能駕輕就熟,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也會漸漸淡去…
⦁ 沒有被隔離的鄰居或同事們,也需要給他們一點時間適應,短暫的異樣眼光或人際距離的變化是避免不了,因此您成熟表現是教育民眾的最佳示範,不必把別人的無知轉變成傷害自尊的工具。
家人或關係密切的人接受隔離,幫不上忙我好難過!
您可能會擔心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況,但覺得幫不上忙,甚至有些罪惡感。此時與被隔離者藉由電話網路等保持聯繫可提供支持鼓勵,讓他們覺得不孤單。傾聽、理解他們的感受,但不要對其情緒反應提供太多的判斷或過度解釋。您也可以分享自己最近的心情,但不要只顧表達自己的情緒與不滿,需記得您被隔離的親友處於更不自由的狀況下,他們更需要關注。他們在物質上可能有許多需要,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生理需求,應該也要有書籍、音樂或光碟影片等生活提供,並且注意是否也需要提供放映設備。
但如您本身對目前的狀況也有相當多的情緒與不滿,可以與其他自己喜愛的或信賴的人談談來宣洩自己的壓力,記得要讓自己保持充電得到情緒支援後,您才能去支持您被隔離者的親友。
對您被隔離親友的需求保持敏感,適時關切他們,注意不要過度但也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忘忽略了。有時他們為了擔心打擾到您會壓抑隱藏一些負面情緒,這種方式可能讓他們覺得更孤單。所以在接觸中保持敏感,或直接問他們現在的心情狀況,如果有不尋常的狀況,可聯繫居家照護人員及衛生主管機關。
我或我的家人罹患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我可以怎麼做?
除儘速通知相關單位(通報專線1922)、就近求醫(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配合治療、遵從醫囑外;另一方面,在就醫前,應就個人相關角色責任,包括學校、工作、家庭,事先加以安排、通知警告所有近期曾接觸人士、為未來可能住院治療之需求加以準備。在達成以上任務過程中,自我情緒管理相當重要,切記保持冷靜,若覺焦慮不安、恐懼擔心,且強烈無法消除,可電1925(安心專線),尋求專家協助,以穩定情緒、冷靜處理所面臨危機。同時,不要胡思亂想,老往壞處想,只要盡力做萬全準備,心態上維持正面思考。
我的鄰居或同事疑似罹患新冠肺炎,我可以怎麼做?
首先,請您冷靜下來,想想是否自己或其它人曾跟他接觸(近)過,如有,則請自我消毒與清潔,並進行自我隔離及相關生活事宜的先前準備。記住,這時任何的情緒及煩惱對您是沒有幫助的。如果您未接觸過,但有可能任何接近您的人與他接觸,您可以用柔軟的語言,告訴他最近(至少14天)不要有任何的往來,不管如何,您的態度請維持尊重、相互鼓勵,如此可避免人際間的衝突與摩擦。進一步地,請向有關單位通報,進行環境的消毒及防疫的措施。冷靜、關懷、鼓勵是避免傷害的良方。
我和(或)家人因為被隔離而遭受排斥,我該怎麼辦?
您可以試著從這樣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困境,每個人對新冠肺炎會因感到害怕、恐慌而做出這樣的反應,就如同您得知周遭的親友可能罹患新冠肺炎時,您亦可能會有此種害怕情緒及反應,您自然能理解為何他們會有這種排斥反應。這種反應除了害怕受感染之外,亦是一種防衛及保護自己的方式。
您不必感到憤怒,因為它無補於事,您要堅定信心,一旦危險過了,一旦危機感淡了,風浪自會平靜,不要自亂陣腳。您能做的就是保護自己,先調和好自己的生活、生存及心理狀態,因為這些是渡過隔離日子的最好方法。
假如您真的氣不過,對人情冷暖真的感到非常無奈時,請您向親人、友人、社會支援專線(1925)通電話、發發e-mail,做做運動,絕對不要悶在心中,抒發情緒方式可參考前面所提,待情緒過後,看到自己的韌性,鼓勵自己、肯定自己。
孩子,我們一起勇敢對抗新冠肺炎!
⦁ 孩子的反應
孩子們因為年齡的不同,他們的語言以及對情緒的表達方式都不太一樣,一般而言,兒童以語言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擔心與難過的能力比起成人來的差,因此,透過詢問或談話的方式較不能真的瞭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們比較常透過遊戲、做惡夢、或一些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來呈現他們的情緒,例如:最近有的兒童開始會抱怨,為什麼電視要一直播新冠肺炎?為什麼新冠肺炎還不走?我討厭新冠肺炎?我不要新冠肺炎?我們不要再看電視了!不要看新聞嘛!或者有的孩子開始會玩一些與新冠肺炎、口罩或死亡等相關主題的遊戲,例如:這個小狗得了新冠肺炎,它很快的就死了!這裡有新冠肺炎,我們要戴口罩,不然我們會死翹翹!或是抱怨做惡夢,夢到新冠肺炎病毒要來吃掉我。孩子們對於所處環境的變化其實也是相當敏感的,只是我們是否留意到、或是我們是否正確的解讀他們所傳遞出來的訊息。
⦁ 要如何瞭解孩子
要瞭解孩子們的感受其實並不難,我們可以觀察他們最近所玩的遊戲內容的主題,或是從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抱怨來瞭解,當孩子們透過遊戲或是一些情緒化的反應出現時,我們可以加入他們的遊戲當中,也可以在一旁觀察,透過孩子自發性的遊戲過程以及遊戲內容,來觀察並瞭解他們的感受,作為調整日常作息、調整觀看電視習慣或進一步與孩子討論疫情的依據。
⦁ 避免不必要的恐懼
身為老師或家長,教育孩子對於傳染性疾病的瞭解有其必要性,但是在教育或傳達訊息的過程中,除了告訴孩子疾病可能帶來的不方便、病痛、或是嚴重的後果之外,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以及提供正面與正確的資訊亦相當重要。過度的強調疾病的負面影響與對健康的危害,而沒有提供正面的訊息,例如疾病的治癒率、適當的防護便能有效保護自己等訊息,只會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與不必要的擔心以及害怕等情緒。
在日常生活的觀察中,我們也發現在醫院走廊或其他公共場所中,經常聽到母親這樣跟小朋友說:跟您講您要戴上口罩,您都不聽,現在到處都是新冠肺炎病毒,您不戴口罩,病毒進去您的身體,會死翹翹的,您知道嗎?這些例子中,母親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關心的過程中,太急了,無形中將緊張的情緒傳達給孩子或周遭的人,而孩子無力抵抗,只能默默地承受了這緊張的情緒,造成恐慌。所以需要平穩口氣告訴他,這次流行的感冒疾病,需要洗手將病毒清潔,需要戴口罩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說話時的口水傳染到。
⦁ 孩子情緒緊張,我們可以怎麼幫忙?
要如何做才不至於引發緊張的情緒呢?對兒童來說,遊戲是他們生活中最喜愛也最常發生的事件,因此,如果要有效而不引起緊張的教導正確的知識時,遊戲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管道,我們可以透過和孩子玩的過程,瞭解孩子對疾病或疫情的瞭解程度,同時也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修正其錯誤的觀念、教導正確的防範感染、或是防護措施,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建立正確的防疫行為,並使之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習慣,這樣便能在不增加孩子負擔的情形下,建立了正確而有效率的防疫行為。
⦁ 如何教導孩子正確的疾病觀念?
對於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兒童,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玩遊戲、玩扮家家酒或角色扮的遊戲,來教育孩子。例如:在遊戲過程中,老師或家長可以輪流與孩子玩「假裝醫生與病人」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讓孩子自由地想像或假裝各種疾病的醫治過程,藉著大人們假扮病人的角色時,逐步將新冠肺炎的症狀呈現在遊戲中,在此過程中,觀察兒童的反應或其扮演角色的處理方式,如此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們在哪些預防知識或是關於疾病的瞭解上有所偏頗,在蒐集足夠資訊的情形下,大人們與孩子互換角色,此時,大人們透過示範的方式,正面地呈現正確的疾病防疫知識與防護措施的準備以及實施方式,在玩的過程中藉著大人正確的示範與扮演,將能對兒童提供一個正確的示範,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到正確的知識與防護措施。
對於年紀較大的兒童或是在學校情境中,可以將大風吹等類似的遊戲加以修改,加入各種自我防護或新冠肺炎疾病的知識在特定的座位上,以大風吹的方式進行遊戲,隨著遊戲的進行,孩子除了要認識各種防護的方法與疾病的知識的名稱之外,同時也在遊戲中讓孩子在各個不同的座位上,解說該座位專有名詞的內涵與執行方法,透過類似這樣的遊戲,孩子便能在很快的時間裡快樂地學習到正確的知識。除了讓孩子在遊戲當中學習到知識,我們也能夠結合原來在班級經營中的鼓勵、記點或記優點的制度,鼓勵孩子確實做到勤洗手、維護環境清潔以及自我保護等行為,持續執行並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當兒童對疾病的瞭解愈清楚,而自我保護與清潔的行為執行的愈徹底,其緊張與害怕的情緒便能有效的改善。
透過遊戲,讓我們與孩子更接近,然而,在遊戲、說故事或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做「正面的呈現與示範」,即是在與孩子的遊戲過程中,提供正確的訊息以及正確的作法或行為方式,做為孩童參考、模仿或學習的依據,進而誘發兒童出現我們所期待的行為,並且在孩子表現了正確的行為或反應時,父母或老師可以透過口語的鼓勵或實質的獎勵,以增加正確行為的出現。
⦁ 如何讓孩子關心被隔離的同學?
對於被居家隔離的孩子,可以建議老師鼓勵班上同學輪流電話問候,或是寫卡片讓被隔離的學生感受到關懷,隔離期過後更要做班級輔導,讓其它同學協助他落後的課業,而非嘲笑他或躲避他。
對於全班停課隔離的班級,老師可以事先建立好聯絡網(如由1號打電話給2號,2號打電話給3號),使同學在隔離期間能彼此關心,對於中高年級學生,可以利用壁報製作或標語的設計,讓孩子也參與防疫的任務,不致於感到面對疾病時,是那麼的無力。
⦁ 當被隔離的小孩回到班級時,如何減輕同學們的焦慮?
恐懼永遠是來自無知。小孩的恐懼往往是從大人那邊傳遞而來。因此,身為小孩旁邊的大人,不論老師或家長,首先就要有正確的醫療觀念,相信原先的隔離可以解除,必然是醫學專家認定完全沒有感染的危險,所以,我們可以完全放心,敞開雙手擁抱他們的歸來。
老師不妨可以利用適當的活動安排,讓這位剛剛結束隔離的小孩感覺到同學的歡迎,也許是歡迎會的形式,也許是祝福的卡片。透過這些活動,同學們將可以學到助人的態度和同理心的能力。
⦁ 如果小孩的心理困擾愈來愈嚴重,怎麼辦?
面對新冠肺炎,我們不可掉以輕心,無論在生理層面或心理層面,鼓勵自己與他人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與建議是極有必要的,除了個人要對相關的生理或心理問題加以了解與關切之外,也應讓家人或親友分享相關的訊息並注意其身心狀況,對未成年的青少年與兒童也不應例外,臨床心理學專家提醒當青少年與兒童有下述的異常行為時,應格外留意:
⦁ 睡眠太少或太多、
⦁ 總是顯得疲倦、
⦁ 守在家裡或躲著別人、
⦁ 話說得少了、
⦁ 表現任性或易怒、
⦁ 與他人有較多的爭吵或打鬥、
⦁ 在家中、學校或社區中發生行為問題、
⦁ 吃得很多或較少、
⦁ 悲傷或焦慮、
⦁ 成績變差…等
如果有以上的情形,請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我是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照顧個案應注意那些可能的衝擊?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之後,對一般民眾及兒童青少年可能產生許多心理的衝擊,而被隔離者及其家屬影響更大,需要大家直接的關切及支援;然而對於已有心理疾患者是否會造成影響呢?
新冠肺炎對常見精神疾病患者的可能影響如下:
⦁ 思覺失調症:妄想型思覺失調患者可能會出現新冠肺炎的相關妄想症狀,如認為恐怖份子在空氣中散發病毒、食物中有病毒污染,或對手要用病毒害他等。
⦁ 憂鬱症:原本就較悲觀、什麼事都不想做;現在更會覺得活在世上確實是多災多難,連呼吸空氣都會得病,心情更加低落,覺得無望無助、容易哭泣,憂鬱症狀加重,甚至可能出現自殺意念。
⦁ 躁鬱症:可能覺得自己身體很好,不需帶口罩,情緒易受影響而較暴躁,較容易與人衝突、爭執,也有可能未經仔細評估下主動想幫忙做防疫工作,使自己暴露於被感染的風險中。
⦁ 恐慌症:尤其是合併懼曠症的患者,原本到人多的地方就容易恐慌發作而不敢出門,現在可能因擔心新冠肺炎感染更不敢出門,或出門後覺得壓力大、心情緊張,易增加恐慌發作,而需隨時帶藥在身上。
⦁ 社交畏懼症:原本就害怕跟人交往,因新冠肺炎可能更逃避社交場合,躲在家裡。
⦁ 強迫症:許多患者原來的症狀就包括怕髒,常常要洗手洗很久;現在可能碰到什麼東西就害怕有新冠肺炎病毒而洗得更頻繁更久,而造成雙手脫皮或龜裂;嚴重者連家門都不敢出去,反覆檢查、清潔家中物品,不敢跟人說話。
⦁ 創傷後壓力症候:過去受到重大創傷(如921地震)的患者,容易受到新冠肺炎事件影響,再度產生強烈的害怕、無助或驚慌,甚至不斷想到過去發生的災難而無法集中注意力,造成失眠等。
⦁ 廣泛性焦慮症:這類患者容易因新冠肺炎的心理壓力而引起焦慮症狀復發,常會出現不安、肌肉緊張、注意力不集中、或失眠,心理會不斷擔心新冠肺炎可能會影響到自己。
⦁ 身體型疾患或慮病症:原本就覺得身體有很多病痛,看遍醫師都找不到原因;最近可能會因一點感冒或有點咳嗽,擔心是否得到新冠肺炎,但對就醫又有猶豫而更增焦慮不安。
⦁ 性功能障礙:原本因心理因素造成性慾降低或高潮不能者;現又加上擔心對方是否帶原,心理負荷更大,性生活可能會更加困難。
⦁ 失眠症:白天過多的資訊焦慮,可能延續到晚上,造成晚上入睡困難。
這些患者原本就對外在壓力或事件較敏感或較脆弱,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可能症狀更因而惡化,家屬應對他們的病情多加關心,而患者也需多學習調適方法,若能及早注意處理,可以讓新冠肺炎對患者的衝擊減少,不然若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造成患者不敢出門就醫,而讓病情惡化,將對個人或社會造成莫大的影響。
-致謝-
感謝2003年時,為處理SARS形成全國的恐慌與不安,中華心理衛生協會邀請十多個相關心理衛生的民間組織共同發起對醫療人員、罹病者與家屬給予心理支持,所特別組成「SARS心理健康行動聯盟」。
這些前輩,當時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心理健康的SARS關懷行動,集結了民氣與民器,提出對各種防疫體系要融入心理健康的意涵與策略。更團結了民間組織,整合資源使不重複,彌補政府人力不足,使民間團體和政府成為伙伴關係,共同為全國平和而努力。當時依據行動目的共分七組:(一)心理諮商組、(二)醫療服務組、(三)身心衛教組、(四)文化保健組、(五)宗教關懷組、(六)媒體公關組、(七)網路資訊組
各組負責人分別為:
(一) 心理諮商組 許文耀 張德聰
(二) 醫療服務組 王浩威 陳韺
(三) 身心衛教組 呂淑妤 張珏
(四) 文化保健組 呂麗莉 呂淑貞
(五) 宗教關懷組 淨耀法師 康泰基金會
(六) 媒體公關組 王桂花 楊索
(七) 網路資訊組 王智弘 林朝誠 白雅美
特別感謝參與因應SARS所編譯的安心手冊團隊,有當年的努力才能加速今天這份新編肺炎安心手冊的產出。讓我們一起「安心防疫,暖心護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