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梅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兼任教授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民眾普遍都會擔心,到底如何防疫才是有效的?自己、家人、親友會不會染上這種疫症?疫情什麼時候才會消停,讓生活恢復正常?這些問題,專家也還在努力研究。對此,大家都會因為充滿不確定感,而產生困惑、焦慮、徬徨、緊張、不安、害怕、無助感等諸多負面情緒。另外,整天皆可見媒體報導確診者被隔離甚至病逝的案例,也會讓民眾更加神經緊繃、焦慮不安、悲傷難過,甚至會令人感傷生命的脆弱,因而對生命的本質與意義感到疑惑,並失去對人生的希望。而許多民眾也因疫情蔓延的緣故,加入居家防疫的行列—避免外出、減少與親友相聚,於是會覺得孤單寂寞,甚至產生社會疏離感;由此,積累更多負面情緒,影響心理健康。是故,在疫情流行,全民防疫的日子裡,個人心理健康的議題,相當值得大家重視。
事實上,在居家防疫期間,大家不妨運用「書目療法」(bibliotherapy)來提升心理防疫力;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透過閱讀情緒療癒素材,來連結個人生命經驗,並照見當下的處境(認同作用);繼而能釋放與宣洩負面情緒,並引進正面情緒(淨化作用);最終,得以產生「心元氣」與「心能量」,使人勇敢面對人生的困頓時刻(領悟作用)。透過這樣解憂療心的閱讀過程,能產生療癒力。
而為何運用書目療法,能發揮情緒療癒的功能?首先,閱讀本身就能讓人轉移注意力,幫助我們專注於當下,從而減少焦慮不安感。同時,也可以提供感性陪伴與社會支持;因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自有人類以來,就有多少的苦難事件,前人把它寫下來,唱出來,或拍成影片,讓我們可以知道,原來前人也有類似的磨難,我們不是惟一的受苦者;此外,也由他們如何度過的方式中,知道任何逆境終會有辦法克服,於是,我們可以由前人的智者之言,尋得安頓身心的人生智慧。當有了這樣的認知後,我們的負面情緒會獲得舒緩,進而能勇敢地去面對與解決眼前的逆境。
至於我們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靈處方箋呢?舉凡古今中外人類文明紀錄(圖書資料與影音資源),不管是載體為何,皆可以作為情緒療癒素材。宅在家時,大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尋找能連結到自身經驗並觸動心弦的作品,如此,讓負面情緒得以舒緩,最終能平靜心情,並使自己能坦然地面對這樣的人生困頓。
2月21日,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閱讀與心理健康委員會」的臉書粉絲專頁「閱讀與心理健康」,發佈了我提供的「居家防疫心靈處方箋」,期盼能給予大家防疫的另一種心理健康促進的方式,並能藉由閱讀的療癒力,進一步提升個人居家防疫的心理韌性。
Comments